CM Trade

下載APP領取贈金

下載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衡量什麼的? PPI物價指數含義是什麼?

2022-01-27
1444
  PPI又稱作生產者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
  
  一般而言,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一、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二、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三、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製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PPI的調查產品有4000多種(含規格品9500多種),覆蓋全部39個工業行業大類,涉及調查種類186個。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在中國,就以上兩個傳導路徑來看,目前第二條,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2006年以來糧價上漲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條,即工業品向CPI的傳導基本是失效的。
  
  由於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係,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可能的。CPI與PPI持續處於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
  
  在不同市場條件下,工業品價格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有兩種可能情形:一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成本上漲引起的工業品價格(如電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會順利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二是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於供大於求,工業品價格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企業需要通過壓縮利潤對上漲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結果表現為中下游產品價格穩定,甚至可能繼續走低,企業盈利減少。對於部分難以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目前主要屬於政府調價範圍。在上游產品價格(PPI)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企業無法順利把上游成本轉嫁出去,使最終消費品價格(CPI)提高,最終會導致企業利潤的減少。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衡量通貨膨脹的常用指標之一
  
  1、GDP平減指數衡量生產出來的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而CPI只衡量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與服務的價格。因此GDP平減指數衡量的範圍更廣,CPI比較狹窄。
  
  2、GDP平減指數只包括國內生產的產品,進口品不反映在GDP平減指數上。但進口品卻影響CPI。所以如果一個國家的進口額佔比很大時,用CPI更有代表性。
  
  3、CPI是用固定的一籃子產品來計算的,而GDP平減指數允許當GDP組成部分變動時,一籃子產品隨時間變動。所以CPI比較缺乏靈活性,GDP變動靈敏。
  
  對於老百姓來說,PPI通常被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於食品價格因季節變化而變化,而能源價格也經常出現意外波動,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體商品的價格變化情況,一般將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變化剔除,從而形成“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進一步觀察通貨膨脹率變化趨勢。

以上信息為特約分析師提供,僅供參考。 CM Trade 併不保證信息內容之准確性、實時性和完整性, 所以您不應過於依賴提供之信息。CM Trade併非提供財務建議的公司,亦只提供執行指令性質之服務。 我們建議讀者自行尋求相關投資建議。請參閱我們完整的免責宣告。

免費獲取
每日交易策略
立即下載

CM Trade 手機應用程式

財經日歷

更多

熱門文章